《襄陽市知識產權“十四五”規劃》 政策解讀
解讀單位: | 發布日期: | 2023-03-20 | |||
來源: | 襄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| 主題詞: | |||
解讀類型: | 解讀方式: | 文字方式 |
一、制定背景是什么?
答:為持續高標準推進我市知識產權支撐體系建設,全方位強化知識產權創造、保護、運用、管理和服務;推動科技創新、文化創新和品牌創新,開創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發展新局面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了本《規劃》。
二、《規劃》發展目標是什么?
答:“十四五”末,我市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件,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;有效注冊商標總量突破8.5萬件,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量達到80件,有效地理標志數量達到90件。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%,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.5%,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超過15億元。到2025年,我市知識產權領域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,知識產權創造、保護、運用、管理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,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,知識產權區域綜合實力提檔升級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,知識產權有效支撐全市產業轉型升級,有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。
三: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有哪些?
答:為實現發展目標,《規劃》提出五方面的重點任務:
(一)強化知識產權創造,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。激發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創造活力,培育知識產權大戶。開展高價值知識產權工程,建立高價值知識產權孵化庫、培育和創造一批高價值專利(專利組合)。突出特色,加強知識產權前瞻布局和戰略儲備,做大做強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,打造區域性特色產業集群。
(二)嚴格知識產權保護,構建高效能治理模式。嚴格司法保護,深化知識產權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案件“三合一”審判機制改革。強化行政保護,構建穩定的執法隊伍和執法長效機制。優化協同共治,建立健全跨區域、跨部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執法協作機制。
(三)促進知識產權運用,注入創新發展新動能。開展專利轉化專項計劃,健全知識產權運用體系,提升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效益。加強規劃部署,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,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品牌。推動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,探索和優化服務新模式,健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。
(四)優化知識產權服務,暢通全要素融合渠道。深化知識產權“放管服”改革,明晰服務事項和范圍,建立清單制度,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集聚區、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聯盟、培養專業服務人才,提高專業機構服務效能。暢通舉報投訴與維權渠道、指導行業協會建立和推行知識產權服務業標準,強化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督。
(五)推動區域協同創新,建設高水準支撐體系。落實《“襄十隨神”四地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書》,打破地區保護壁壘,推進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。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,建立人才評價與引進機制,構建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體系。
四、《規劃》的保障措施?
答:《規劃》從強化組織協調、完善政策引導、加強宣傳推廣三個方面進行安排部署。堅持黨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,深化各部門溝通協調,健全全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工作機制,明確各部門權責。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具體政策措施,落實具體任務,強化優惠政策和資源配置。拓寬宣傳渠道,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。
關聯文件: |
關聯政策:
國務院關于印發“十四五”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的通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