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陽“442”模式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
近年來,襄陽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,通過“四個”納入、“四個”全覆蓋、“兩個”到位壓實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各方責任。
一是“四個”納入,推動高標準創建。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重點工作安排,明確30個黨政機構的食品安全責任。通過常務會議、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創建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。納入年度目標考核,擴大考評目標范圍至32個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,考評權重由3%提升至5%,將考評結果作為提拔依據,市場監管系統提拔、重用到領導崗位的人員達5人。納入專項巡察,發現問題并組織處理3人。納入財政預算保障,專項經費由435萬元增加至935萬元。
二是“四個”全覆蓋,形成全閉環管理。責任全覆蓋,印發實施方案,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領導包保責任制,11310名領導干部簽訂《食品安全責任與任務承諾書》。包保全覆蓋,將全市46484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,由市縣鄉村四級領導干部包保。督導全覆蓋,市領導率先對餐飲配送單位及學校食堂開展督導,全市各級包保干部自覺落實督導職責。環節全覆蓋,延伸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到農村集體聚餐環節,將農村具體聚餐劃分為D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,實行分片包保。
三是“兩個”到位,實現智慧化辦公。硬件設施配備到位,全市投入監管所標準化建設經費近2億元,各基層監管所配備執法車輛、快檢設備、視頻設備,每人配備對講機、執法記錄儀、辦公電腦,每組配備便攜式打印機、攝像機、錄音筆,保障監管執法所需。人員保障落實到位,聘請食品安全應屆畢業生充實執法力量,南漳縣10個基層監管所配備人員105人,通過教育培訓、聯合執法、招錄專業人員等方式提升基層監管所食品安全專業執法水平。推廣應用鄂食安“監管”平臺,開發建設襄陽市市場監管一體化監管平臺,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。